|
盛 夏 的 文 化 交 响 中 华 艺 术 精 彩 亮 相 华音艺术团参演塔科马第三十届马赛克艺术节
|
盛夏的华盛顿州塔科马市,天空湛蓝,海风微凉。第三十届马赛克文化艺术节于7月26日在莱特公园隆重举行。 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,本届艺术节汇聚了华裔、日裔、印度裔、韩裔、泰裔、拉美裔等多族裔艺术团体,搭建两个专业演出舞台及一个美式擂台,节目内容涵盖舞蹈、音乐、戏曲、武术、服装秀和美式摔跤等多种形式,呈现出一场跨文化、多层次的视觉与心灵盛宴。 作为这文化盛事的核心参与者,华音艺术团的身影尤为亮眼。团友们从西雅图的四面八方出发、集中,在 吴小明团长的带领下奔赴现场~这位细心的领头人早已在前一日完成了今天所有节目的彩排,此刻正带着团队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现场,做最后的准备。舞台一侧,粉墨花旦正整理头饰,太极服的衣襟随风轻摆,汉服的裙裾拂过草尖,十余个极具中国韵味的节目已蓄势待发。 当京歌舞蹈“粉墨花旦”的摺扇翻飞,健身气功“天路”动作舒缓、刚柔并济,戏曲舞蹈串烧“女驸马”、“梅花赋”与“上春山”次第登场:“女驸马”身着状元袍,头戴簪缨乌纱帽,迈着洒脱飘逸的步子,随着铿锵的音乐,一扬手,一转身,一亮相,勾勒出昂然向上的形象与气概。“上春山”的裙摆则扬起江南春色,传统服饰在阳光映掩下分外明亮。舞蹈“梅花赋”,以梅花为主题,团友们的身姿犹如傲雪绽放的梅花,轻盈优美又坚韧不拔。静老师的独舞《女儿情》如古典画卷徐徐展开,写出柔美与温馨。张霞、自然风夫妇演绎的“梁祝”双人舞,让化蝶的传说在美国舞台上有了具象的温柔。迪迪老师引领的互动,各个族裔的观众跟着一招一式比划,指尖流转的不仅是招式,更是文化交融的暖意。 汉服走秀《雨巷佳人》,伴着轻柔韵律,仿佛将江南雨巷的温婉带入现场。双人舞人舞《梁祝》由张霞、自然风夫妇表演。红扇舞《中国龙》由蔡天福队长表演。 压轴的“黄河源头”,是首次亮相舞台。这支民族舞从编排到登台仅用了一个月时间,静老师的耐心指导,吴团长的亲力协调,团友们的积极排练,让黄河的奔腾气魄在短短三十天里扎根舞台,当红扇挥舞如炬,这支舞蹈如它的名字一样磅礴奔放,最后一个定格造型赢得满堂喝彩。 华音艺术团的故事,恰是这场盛宴的生动注脚。 自2003年成立以来,这个团队汇聚了国内外众多大学退休教授和艺术团体退休专家,以及文艺爱好者,团队不断扩大,节目不断丰富。每年多次受邀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艺术活动。每次活动都得到《西雅图新闻》的鼎力支持,给予大版报道。成为大西雅图地区乃至整个西海岸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。 吴团长奔波的身影,老师们悉心的指导,团友们洋溢的热忱,让大家退休生活在艺术里焕发新生,也让中华文化在一次次登台中愈发鲜活。 舞台之外,公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生活的温度。艺术节现场设有各国传统美食摊位、非遗工艺展示、儿童游乐区与文化互动区,令人目不暇接。商家摊位的烟火气里,各族裔的美食香气扑鼻;草坪上的闲聊中,不同语言的笑声碰撞。这不仅是艺术的展示场,更是社区的“会客厅”~华裔的京胡与日裔的尺八隔空对话,拉丁裔的鼓点与太极的呼吸奇妙共鸣,美式摔跤的热血与汉服秀的婉约在同一个空间里和谐共存。 下午时分,演出渐入尾声,但文化的回响仍在继续。一个舞台,一个世界,不同文化不但可以各自绽放,还能和谐共鸣,奏响属于全人类的文明交响曲。正如那些穿梭在摊位间的身影,那些留在草坪上的笑声,那些不同肤色的人并肩合影的瞬间~马赛克艺术节的真谛,或许就藏在这份"和而不同"里。艺术从不是孤芳自赏的独白,而是不同文明共谱的交响,当京腔与民谣相遇,当秦琴与吉他共鸣,人类文明的和弦便有了更动人的旋律。 这次艺术节安排每个参演团体各自负责一个小时的演出节目。话音艺术团完成演出后,大家兴致勃勃,拍照留念,部分团友继续观赏外国团体的演出。 离开公园时,海风依然微凉,但心里已被这份跨越国界的温暖填满。这座舞台,见证的不仅是一场演出,更是无数颗热爱文化的心,在盛夏的阳光里,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理解与共鸣的美梦。 (撰文:东东/摄影:GONG、蔡天福、嫦宝、微云、自然风等)
|
|